玫樺學校長

The Study of School Principal Preparation and ProfessionalDevelopment

2010-12-29

13-1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NAESP(US) #3

一、提倡
有關國家教育的談話中,必須要聽到並且重視校長的聲音。NAESP就教育的論述教育部、白宮國會議員建立夥伴關係:我們只支持決策和政策建議他們所中小學校長有利時。

當前 NAESP倡導的重點:
1.安全聯邦資金的專業發展和指導方案,將加強校長早期兒童教育的知識
2.要求學校改善模式的改革成為判斷校長乃基於訓練、專業知識學校建設的時間給予,而不是單純靠學生的評量分數
3.確保重新中小學教育法再授權最熟知學生的地方校長或教育人員得出的經驗


(一)政策與議題
1.中小學教育法再授權
     (1)美國小學校長協會指出中小學教育法的重新授權並不包含沒有證據導向的研究的學校改善模式的改革。(2)必須提供校長優質的專業發展計畫。
2.投資幼兒教育發展
3.高階校長資格認證
4.奔向顛峰(Race to the Top)的捐款

(二)法規方案中心:提供協會會員可以與議員聯繫的平台。 
(三)2010-2011平台:NAESP認為,孩子是教育方案和教育重點,因此社會必須幫助每個孩子實現他她的潛力,作為一個天生我才必有用且對社會有貢獻的成員該協會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自我實現

二、出版品

(一)校長雜誌
(二)溝通協調者
(三)徵文
(四)廣告行銷
(五)向家長的報告
(六)研究:研究範圍如下:
1.測量學術表現學校、州聯邦政府衡量學生的學業進步的程度,以及聯邦和州等級的學生測驗成績。
2.學校課程:尋找有關的研究趨勢和實施中的創新方案的學校課程。
3.學校和學區:尋找趨勢的研究,有關學區對教師和校長具體的作用以及特許學校的爭論
4.教育政策:針對國家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對學校和學區的影響
5.學校本位的課後的方案與活動

2010-12-22

Scottish Centre for Studies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2010-11年度蘇格蘭學校行政研究中心的課程

1.在本年度會提供由蘇格蘭當地具實務經驗的學校或當局提供優質的專業發展課程。

2.重視學習經驗,尤其符合中小學部門的需求

3.課程規劃:
  (1)一天:安排在星期五,針對發展創新和有效能領導的課題。
  (2)兩天:可以更深入瞭解課程優質化、教學領導與學校本位轉變的學校領導較關鍵的領域。 
  (3)三天:最經典、最受好評的課程方案,多半是提供給新學校領導人之用。

4.課程主要提供給:
  (1)基礎教育與需要額外協助的學校:著重在校園整體改善教學與學習、團隊領導、教職員發展與管理以達到課程卓越化。
(2)中等教育與與需要額外協助的學校:為期三天的課程,開發參與者課表的專門知識,以便他們能夠為學生和教職員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
 (3)教育人士與當地機關:為每個孩子創造高期望和豐富的學習機會,是發展融合教育的核心。這個方案的重點是發展領導專門知識,以具有包容性的策略和有效的做法,以確保所有學生優質的教育成就,不論其社會背景或認知能力水平。另一個簡報和實務的活動將集中於分散式的領導策略,包括建立團隊及有效能領導者的素質和技能。此外,還有對所有學校發展永續創新的氣候的要求。

5.學習系列計畫Learning Rounds Project
  SCSSA正在主持一個與國家持續專業發展團隊(the national CPD Team)、蘇格蘭政府新合作的計畫。旨在深化學校和機關成功變革領導的專業知識。教職員團體會進行調查和嘗試領導方式發生變化,旨在提供高品質的學習和教學。這一過程將會給教育領導者真正微調自己的技能、改善和發展整個系統的機會。

6.關於本中心About SCSSA
  (1)價值觀:
     為學生提供學校領導的品質與傑出成果;
     發展和提高有效能管理的品質和技能和鼓舞人心的領導;
     領導工作的權力分配和分散式領導,發展學校的能力和有效的改變;
     持續專業發展的承諾,是成功領導的一個重要方面;
     支持自我評價與反思是成功領導的核心。
 (2)宗旨:
    為學校領導者提供宏觀的視野;
    提供分享創新領導和管理實務的論壇;
    發展想像力和實務的材料和辦法,以支持學校領導發展;
    以創造性的方式與夥伴組織工作;
     開發想像力和實用;
     以創造性的工作方式與夥伴組織的範圍;
     開發和推廣刺激和支持地方整合方案的辦法來解決學校領導的挑戰;
     每年提供國家持續專業發展團隊計畫,支持宣傳活動,針對當地需要和策略的承諾。


 

2010-12-12

11-4.Mentoring for Principal Leadership #3 Reflection

全文:http://www.ericdigests.org/2002-2/mentoring.htm

形成師傅校長的師徒關係的挑戰為何?作者指出兩點:

1.人為建立的師徒關係可能會造成困難。研究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師傅校長一職,通常優秀的師傅校長都有某些特徵,例如如訓練他人、倡議及擔任他人榜樣的能力等。因此即使是優秀的校長也可能無法有效指導徒弟校長,導致師徒關係充其量可能沒有任何作用。

2.種族和性別問題師徒關係複雜化。96%的公立學校督學、超過80%的學校董事長及60%的校長都是白人男性,然而超過73%的老師以及未來儲備校長卻是女性(Blackman and Fenwick)。傳統的師徒關係大多是非正式的,但是愈來愈多的女性校長可能無法與以往相同的途徑形成師徒關係。另外,也有13%的校長屬於少數族群也面臨到相同的問題。

顯然,資深校長、學校董事會、學區官員及大學必須攜手合作建立師徒輔導制度,以協助新手校長,利用經年累月的智慧使各方都可以從中受益。書面檔案知識的傳承是屬於顯性知識,顯而易見,但是大部分校長所具備的實務經驗知識,可能以隱性知識為主,是無法言喻記錄於書面檔案中。因此資深校長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無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對於準校長或初任校長而言,都將是寶貴的學習經驗。

2010-12-07

Public Relations 101: How-To Tip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3 Reflection

全文: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admin/admin/admin123.shtml此部分主要是說明學校如何加強與新聞媒體間的互動關係。學校與媒體間關係往往有許多矛盾之處,如希望媒體幫助學校形象建立及理念推展等,另方面卻也可能因為負面消息的報導容易使外界對學校形成負面圖像。如果想獲得媒體的報導,就必須先瞭解各家媒體的特性,透過訂閱各家報紙雜誌、定時收聽地方性的廣播節目或是收看新聞台;甚至可以考慮讓會議進行的過程中透過媒體放送各地。此外,也可以和編輯來個午餐會議,從中瞭解什麼樣的圖片或新聞事件最能引起注意。

美國中學校長協會提供以下幾個方法:
1.建立當地主要接觸的媒體編輯或記者的聯絡資料,盡量熟悉名單裡的人名,並且瞭解其具體職責以及什麼新聞對他們來說是有價值的。
2.當你聽到一個全國性的新聞事件,聯絡名單上的人,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是如何影響你的學校。因為記者們一直在尋找國家大事如何影響地方的新聞故事。
3.新聞人喜歡用數字說話。因此利用統計數據,利用它們來說明你的觀點。當你從調查中得知相關領域與學校有關時,開始聯絡新聞記者,並以一、兩句話來比較與自己學校的異同。

因此當與媒體新聞人員溝通的原則有以下:
1.主動邀請大眾媒體參加學校活動與學校訪問,介紹學校且主動積極宣傳學校重要教育訊息。
2.了解傳媒的政治意識及對教育看法,了解專人的背景立場與對教育的態度等。
3.準備清楚的學校相關資料或照片等,避免獨厚特定媒體。
4.發布新聞時應指定專人發布學校新聞,如果主動提供新聞稿應該簡潔。
5.公關人員要主動出擊,且學校應該設立公關電話專線負責人且提供媒體訊息的聯絡方式。
6.發出新聞後應主動連絡傳媒,以確定他是否了解內容並且正確迅速地解惑。

2010-12-01

Scotby學校校長暫令停職。

前情提要
在一所小學內發生了兩個男孩將一個女孩鎖在儲藏室的櫃子內,這所小學的校長是55歲的Ian Mackay,他得知這件事後當下立刻叫這兩個男生把女孩放出來。然而,其中一位男孩的家長,則拍下自己兒子手臂受傷的照片,控訴校長在這過程中對他兒子的不當舉止。後來,Ian Mackay因而被停職。

全文:http://www.newsandstar.co.uk/news/head-suspended-after-rescuing-girl-from-cupboard-1.436586?referrerPath=/2.1692

此篇文章主要是在描述一個校園霸凌事件,因有成立校園調查委員會,而水落石出。但因此校長須付他應付的責任而受到停職處分,可是學校成員覺得不需要受到如此嚴重的處分,希望能讓校長重新返回校園。

從之前的新聞可以看出事發原因是因一位小男孩將一名小女孩關在漆黑的倉庫中,校長因為要救出小女孩而與小男孩發生肢體的碰撞,引發家長的不滿,最後校長被勒令停職,但在經過眾人的努力之後,校長又重新回到學校。

全文: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94334/Headteacher-suspended-rescuing-girl-bullies-returns-work.html

學校文化是,學校在處理外部調適與內部統整的問題時,所創造、發現或發展出來的一套基本假定,因為運作良好、有效,乃作為教導新進成員面對問題時之思考、思考、知覺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形成的有形的或無形的(如內在化信念、價值、假設及行為型態等),是為學校成員所共享或特有的產物,經日積月累的結果,逐漸成為每一個學校所特有的現象,以有別於其他學校。

例如事件發生後,學校文化的脈絡下浮現出的問題,「學校成員中,大部分是誰先與家長接觸?一般情況下互動情形如何?當有衝突發生時,其情況又是如何?」類似細節問題相當瑣碎,幾乎含蓋所有的學校日常生活,但卻是學校文化的主要組成要素。要改變學校文化朝向所追求的價值方向努力,非得從這些細節著手不可。

關於該校公共關係方面,文中提到媒體對此事的報導有使用攻擊性的字眼,當學校面臨這類危機處理時,需要有對外的窗口統一發言,不要選擇逃避,這樣才不會讓媒體工作者斷章取義、亂作文章。校方處理霸凌事件時,言行舉止需格外小心,切勿急躁、衝動。

校長是營造學校文化的核心人物,學校發展與運作皆以校長為首領,因此要如何有效的經營一間學校,校長需要煞費苦心才得以完成。要營造一個優良的學校文化,校長必須是最好的模範。

最後,身為校長應該積極解決學校外部組織的適應問題,可以透過學校文化的發展,使其在變動的環境中求生存;並著手解決組織內部統整的問題,藉由發展學校文化,有助於團體成員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進而團結、承諾與投入工作。

2010-11-22

Who will run 'trust' schools? #3 Reflections

文章中提到四種不同的私人企業組織體,如果參與學校運作經營,是否會反而控制學校?且企業的產業是否應該有所限制?以免學校變成置入性行銷的場域。

英國政府希望透過夥伴關係與學校進行某種程度的合作,便能夠適時引入私人企業、公司、慈善機構或其他教育組織,建立合作與支持的運作平台,使學校經營的系統能夠更加多元性,而導入信託學校的新式學校體制,優勢有三:
1.學校能夠與其他公私立組織合作,開授多元的課程,師資豐富且享有業界提供的資源;
2.實踐標竿管理,引進企業管理知能,能強化學校行政運作的能力;
3.建立夥伴關係,人力與資源共享,有效降低營運成本,節省計畫與行政時間。

然而,這種夥伴關係如同美國特許學校,應該要有資格限制與評鑑規準,才能有效為學生受教品質把關。



全文: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ducation/4794646.stm

2010-11-03

Learning To Learn:Prepar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3

LEARNING TO LEARN: INQUIRY SKILLS
學習如何學習:探究技能

In PBL, students must seek an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they acquire related to the
problem they are given to solve.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inquiry learning include problem
framing, data gathering, divergent thinking or idea generation, evaluating alternatives,
and applying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Hmelo & Ferrari, 1997). Web resources on
inquiry activities are:
問題導向的學習中,學生必須尋找並評估他們所需要的資訊是否和欲解決的問題有相關。
探究式學習的活動包含:問題建構、資料蒐集、擴散性思考或創意產生、評鑑方案及應用方法解決問題(Hmelo & Ferrari, 1997)。相關的網路資源參見以下:

* A Questioning Toolkit http://fromnowon.org/nov97/toolkit.html
   每個工具箱中有不同的問題和工具可以使用
* Higher-Order Thinking Strategies for the Classroom  (可以Facebook帳號登入)
http://members.aol.com/MattT10574/HigherOrderLiteracy.htm


LEARNING TO LEARN: REFLECTION SKILLS
學習如何學習:反思的技能

Reflection involves focused thinking about learning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However, students often get caught up in completing a task and do not take time to
reflect. Students learn from two kinds of reflection activities. The first focuses on the
content, with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such as "What do I know now, and how can I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meet the project's goal?" The second is reflection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wherein is asked such questions as "How am I doing as a learner in this
environment - as a self directed learner, as a problem solver, and as a collaborator?
What are my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How can I improve?" Relevant web resources
to enhance student reflection include:
反思是指專注地回想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學習。然而,學生經常陷入完成任務之中而沒有花時間反思。學生可以從兩方面著手學習如何反思:
(一)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問「我知道了什麼,而我如何運用這些資訊達成目標?」
(二)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問「在這個環境中我如何作為一個學習者?我如何作為一個自我導向的學習者?我如何作為一個問題解決者?我如何與人合作?我的優勢與弱勢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改進?」
相關的網路資源如下:
* Developing Metacognition http://www.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327218.html
* Metacognition http://chiron.valdosta.edu/whuitt/col/cogsys/metacogn.html
   newURL:http://www.edpsycinteractive.org/topics/cogsys/metacogn.html